「到底要選誰出任務?」
「他啦!」
「她啦!」
「好啦好啦~我啦!」
———–我是選人出任務分隔線,打開投票結果之後————-
疑似是正方的玩家們,一片靜默…..
疑似是反方的玩家們,也是一片靜默……
「嗯!啊投完了還這麼安靜,你們是怎麼了?」突然有人講話了
「不是啊!哪有人這樣玩的!出任務又失敗,誰騙人?!」
「哈哈~剛剛是有人選錯人出任務嗎?有問題喔!」
「不管~不管~再一次!!!」
於是又重啟了一局阿瓦隆了……
在阿瓦隆的規則當中,主持人先要求所有人閉眼,接著讓壞人彼此相認、梅林可以看清楚好人跟壞人分別是誰,但是又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他是梅林。在大家重新睜開眼睛之後,遊戲開始,玩家之間必須透過一直說話的過程,選擇出任務的玩家,當出任務的卡牌翻開,成功與失敗的次數將對正方與反方造成遊戲勝負的影響。
所以蠻常聽到或看到玩家聽到阿瓦隆時,有幾種極端的反應:
1.超好玩的啊!而且一下當正方、一下當反方,超好玩的~我每次都騙到人
2.超不好玩的好嗎!!!每次玩都像在吵架一樣
3.正、反方都有SOP喔!玩錯了你就不是在玩阿瓦隆
為什麼會有這些極端的反應呢?觀察了多場下來,發現在阿瓦隆遊戲當中,有些玩家認為,正、反方可以歸納出一個邏輯或原則,照著這個邏輯原則進行時,就可以讓同為正、反方的人發現同伴是誰,所以可以有一個SOP。
在不斷說話、溝通的過程當中,玩家需要判斷所有的對話當中,有哪些線索可以分辨出正方或反方的內容,真的是相當爾虞我詐。
而這樣的遊戲在台灣也有相當知名度的,就是「狼人殺」。玩家間的角色分為好人與狼人氛圍,每一個人有自己的角色,在持續的談話中,讓其他人去推敲,到底誰是狼人,接著票選出來之後,將他放逐。有的人真的很會講,或是做一些小動作,讓大家相信他;有些人真的拙於言辭,再怎麼說,大家還是不相信他,那一個溝通的過程,真的是相當有趣!
除了阿瓦隆、狼人殺之外,還有一些同類型的桌遊,像是Bang!砰!血契獵殺、動物夜怕怕、米勒山谷狼人、狼之血、矮人礦坑、化裝舞會、狼來了!、風聲……等等,這些遊戲的機制當中,多包含了大結局(Finale Ending)、隱藏角色(Hidden Roles)、角色的不對稱資訊(Role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)、同時行動選擇(Simultaneous Action Selection)、團隊遊戲(Team-Based Game)、叛徒遊戲(Traitor Game)、可變換的玩家能力(Variable Player Powers)、投票(Voting)。
而這些遊戲當中,都會有一個正義與邪惡的故事,正義的一方就是要想辦法找出邪惡的一方,將他趕出去;而邪惡的一方就是要破壞正義的平衡,讓整個氛圍滿滿混亂感!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這個類型的遊戲,不妨考慮從這些機制開始,創造一個有趣的故事,設計幾個有趣的角色,就可以擁有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狼人殺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