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孩的極限在哪裡?
好像深不見底的黑洞似的,有時候選了他們擅長的遊戲類型,但是規則多了一些。
就在突破規則大魔王之後,每個孩子都燒腦得不亦樂乎!
幼兒真的只能停留在幼兒遊戲中打轉嗎?找個一點點難度的遊戲挑戰一下吧!
![]() |
左邊為一般版,右邊為特別設計的兒童版,卡片較大,插圖也比較活潑 |
![]() |
左邊的一般版米寶比較小,右邊的兒童版米寶較大顆,讓孩子好拿取 |
在3歲半-5歲孩子剛開始接觸桌遊時,讓他們大量體驗各種機制的遊戲,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,不論是記憶、手牌管理、合作、抽象空間…等等,大量的刺激孩子,從過程中可以觀察孩子擅長,或是相對較弱的遊戲機制為何,甚至有時候還可以看見孩子不同的驚喜。替孩子挑選桌上遊戲,就跟選擇玩具一樣,家裡有積木了,那這次換成拼圖,下次再換成芭比娃娃。讓孩子不斷的進行多元嘗試,孩子的遊戲接受度與可接受挑戰的範圍也會隨之越廣。
而在不同機制的遊戲中,孩子會因為對機制理解的落差,在操作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情緒體驗。像是:耐著性子聽完規則之後,進行充分的理解,才獲得了勝利,孩子會許會轉過頭告訴你,我辛苦獲得了2分!好開心!;有時因為沒有想清楚要怎麼進行,卻沒有達到遊戲目標,使得預計得到的分數落空,或許會出現失望的表情;或是誤打誤撞而得到意外的成就,就會有一種賊賊的笑容出現;也有時候是遇到問題,終於鼓起勇氣問了不懂的地方之後,和他人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得到更多不同的想法,表現出心滿意足的笑臉……等等,這些都會牽動孩子的情緒與表現,也可以藉此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。
當幼兒接觸遊戲的時間較長之後,發現孩子可以好好地聽完遊戲規則,並且也可以坐在椅子上穩穩地體驗遊戲時,偶爾提高遊戲的難度,試試看規則比較多的兒童遊戲,對幼兒來說,也是另一種刺激。在茶丸子這款遊戲中,在隨機的翻開卡片過程中,孩子需要透過仔細的比對與觀察,才能找出正確的答案,這款遊戲對大人來說都不見得可以每次都找到對的答案,但這次挑戰的孩子是接觸桌遊約7個月的孩子,年齡範圍是3.5-6Y,但是小小孩的反應可不輸給大孩子喔!
找個時間和家裡的小小孩來個小競賽,或許小小孩的表現也很出乎意料喔!